相比于其他互联网企业家,黄峥一路顺途,成名迅速。从战略上来看,他与一直倡导“消费升级、流量思维”的中小互联网巨头逆向而行,突破了传统电商既有秩序,其在战略上的优秀无需讳言,而事实证明他的商业决策往往都是正确的。如今,在招股说明书上,成立8年的美团,估值是600亿美元。而这家成立三年的电商黑马,IPO 数值已达300亿美元。
但是黄峥的故事远不止于此,正如拼多多所代表的创业奇迹也有另一面。618事件事件爆发之后,他所背负的道德争议和诚信问题;他在处理公关舆情上不顾自身情况的一味强势;他在公开讲话中,将自己与整个社会情绪完全割裂的状态;他在公司持股比例上的极高占比;他最初的商业构想与实践过程中的脱节,都让公众慢慢看到了另外一个黄峥——一个独立思考、精通商业规则之外的,也同时更强势,更孤独,更看重结果而非过程的人,一个并不擅长在商场与社会之间长袖善舞的的企业家。
窗外如火,然而这位商业新贵,却即将迎来自己的冬天。
爆雷
2018年的6月13日,中小商户围剿拼多多事件爆发。
该事件起源于售假事件曝光后,拼多多一下子从对入驻商户的无审核状态,突然变成了重度监管,所导致的商家情绪反弹。
在中小商户的视角中,黄峥是一个不守诚信,出尔反尔的人。黄峥本人很懂得如何迎合中小商户,这从长久以来,拼多多一直对这些商户所采取无门槛零审查的准入法则中可以看出。2017年11月,他提出“0元入驻,打造爆品”,曾吸引了一批商家从淘宝转向拼多多,使它快速做到了2亿~3亿用户的体量。
但是现在,黄峥则扮演了一个似乎一直站在消费者一端,对售假行为深恶痛绝的角色。他强调,作为平台维护者,“对于问题商品,赔付标准要严格。”该事件的最终结果是,部分商家的保证金与货款被冻结,同时,“拼多多靠罚款创收”的传闻在网上扩散。
有人评论说,618事件反映了拼多多正在做将客户从B端转为C端的战略调整。考虑到黄峥表态的时机,是在赴美递交IPO申请之前,也有人把他此时的举动,解读为向政策靠拢,为自身洗白。
在售假事件爆发之前,拼多多一直是上海的名片,被一直困扰于“上海无互联网基因”的当地政府大力支持。而黄峥也一直以来谨慎对待与政府的关系,这从拼多多最近一直提出的“覆盖90%国家级贫困县”、“扶持1万名新农人”的口号中可以看出。甚至就连这次的上市敲钟,黄峥也没有去美国,而是选择留在上海。7月26日,黄峥被上海市委副市长周波接见。
但售假问题则是政府的底线。
“在弱监管的社会,企业往往需要对自身有更高的道德自律”一位互联网评论家说。他认为,拼多多错在尚未诞生出与其自身体量和影响力相匹配的商业伦理。
在拼多多增长的实现途径中,黄峥更多地体现出了他作为一名公司CEO,关心企业增速胜过社会责任的一方面。他始终将C端用户看作是“KPI”的化身,尽管他强调“谁都得罪的得起,唯独消费者得罪不起。”但在实际推进时,却依然极尽可能地去让B端起量,这注定了拼多多用“宽进严出”的方法打假,无法给用户信任。
在谋求上市之际,黄峥曾对媒体表示,“全中国可能没有比我们更努力打假的平台了”,但随后有一名网友在下面评论,“但拼多多永远也洗不掉两个字“纵容”!”
一位来自拼多多投资方IDG资本的高层指出,两场围城事件背后实则是战略性问题。商家是为平台创造利润的,而客户是平台的上帝。“如果合伙人都走了,谁来陪你继续玩?”
上述人士称,两次十月围城发生以后,黄峥出面开媒体沟通会,跟七年前马云亲自从澳洲飞回,本质上是一样的道理,“因为黄峥自己很清楚,这是电商公司的底线”。
在过去的三年中,黄峥一直呈现给公众的是一个“商业奇才”的形象:学霸、理工男、接受西式精英教育.....这也是继BAT之后,年轻一代创业者的群体形象。从这样的环境里塑造出来的人,往往眼光敏锐,爱创新。作为一名硅谷型创业企业家,他聪明、好胜、不走寻常路,不喜欢浪费大量资源过度竞争,善于把握底层逻辑,最重要的是,他往往能在看似没有机会饱和的领域,寻找到新的商业突破。从这点来说,黄峥是一名创新者、颠覆者,一个乐于打破规则的人。
但另一方面,黄峥早年曾经有一段跟随段永平做二级市场投资的经历。段永平是oppo、vivo背后的男人,也是巴菲特最忠诚的门徒。常年政策市场的不确定,让黄峥养成了善于聚焦远期目标,而轻视近期风险的豪赌之气。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声称,平时对电商相关的物流、金融领域的知识不会做刻意了解-----因为环境会变,“大部分知识是没有用的,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。"
在过去,谈及黄峥的创新时人们会举出拼多多对战阿里京东的经典案例。称他颠覆了传统电商以流量为核心的竞争准则,在中国市场了抓住了淘宝所忽视的小商户和低收入人群,利用社交电商的流量优势,创造了与抖音齐名的现象级产品。
但商户风波却让公众接触都了另一个黄峥。一个沉浸在底层的商业环境中,在追求增速与有限资源的困境下,运用市场机制最便捷的方式来追赶对手的投机者形象。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拼多多《拼到最后拼质量》,警示了企业家们不该把企业增速看重于社会责任。
2018年4年,黄峥在一次采访中剖析自己,当谈到这段做投资的经历时,他说这个过程让他发现了,自己与常人迥异的性格,“我不容易在很多人恐惧的时候恐惧。”——这不是说,他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失误,而是他太自信,相信自己总能跨越失误。
一位中小机构的投资人描述道,听闻拼多多跌破发行价,自己心态复杂。在投资圈,拼多多是圈子里的争议。人们既羡慕它带来的回报,又惧怕这种“火中取栗”式的风险。当赌性十足的资本圈碰上更爱冒险的黄峥,几乎每个人都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,如果给你150亿,这样的机会,你敢下注吗?
初心与现实
3年前,拼多多上线,还只是一家日订单量差不多30-40万单的公司。而如今,拼多多GMV已超千亿——仅用了2年3个月,它就完成了其它电商平台,需要花费5到10年才能达成的数据。
从企业增速来看,黄峥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,他缔造了一家商业价值巨大的上市公司。在创立之初,他就不止一次的表示,拼多多要做一家不靠流量,靠人推广的公司。他希望拼多多能成为电商界里的今日头条,但有人调侃,它分明是电商界里的快手。那种感觉就像人们突然发现了一座浮出水面的冰山,表情错愕。在某种程度上,五环里与五坏外,两个各说各话的圈子,最终通过拼多多,交汇到了一起。
从这点来说,黄峥无疑是近十年来中国最有胆量的商业巨头之一。除了五环外,中国尚有3亿多用户的需求还待开掘,尽管这需求泥沙俱下,极其冒险,但他也要放手一试,因为这是对手即使想做,也无法下手的一招,是竞争战略中最高级招式——他的原话是,“全品类扩张是上个时代的逻辑”
他眼光毒,很早就和团队分享过,人才是最好的盈利模式。在一次采访中,他描述自己与顺丰CEO王卫见面的情景。“顺丰做电商肯定做不成。你见过哪家快递公司做电商做成的?”简直毫不留情。当年财经杂志刊登了一篇拼多多的报道,曾引起轰动,标题就是黄峥的战略定位——“他们建帝国,争地盘,我要错位竞争”
在商业模式中,黄峥是第一个用“反向定制”来诠释商业愿景的人;他还是国内最早想到可以用半“计划经济”去实现供给侧改革的人,可以说,黄峥在这几年所做的一切努力,包括渠道下沉、社交推广、搜集数据、都是为其梯次实现用数据精准,服务不同人群这一战略做准备。这也是拼多多未来的商业进阶路线。
挺住意味一切
黄峥承认,拼多多现在对整个商品的管控、对服务的品质都很初级。“我们正在通过升级供应链来提高商品质量,用人工来选择和推荐商品来避免腐败。”
“对这样一家公司,应该站在发展的立场审视它与它的粗糙跟不完美”夸克传媒创始人王如晨说,“危机对于任何大公司来说,都存在,应该给予它通过技术迭代更新、完善治理的时间与空间。”
一位自媒体人告诉记者,今天大家都在笑拼多多,但他认为,所有的电商今天的优势也都不会永远是优势,一旦有穿透性的新技术出现,危机近在咫尺。“想要不争议很简单,做不起来就是了,把拼多多一棒子打死,有什么意义呢?”
从许多方面来看,拼多多还处于构建自己的商业构想的初级阶段。尽管实现过程极其艰难,但它更大的意义在于,作为一家业务简单的年轻公司,拼多多的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变化。
在拼多多的招股书上着重贩售的未来是”Costco加Disney”和模拟社交传播路径最终改造供应链的分布式AI技术。”
在黄峥的构想中,Costco想要做到的是,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货架,甚至开放大数据给制造商,帮助其生产适合该人群特性专属的货,并在货找人的过程中融入娱乐性环节----即越来越多的用户,越来越多的货,算法越来越智能,进而能有更多实惠和乐趣。
黄峥自己是技术出身。拼多多的技术甚至还高于一些巨头公司,目前,拼多多已经有一个研究算法的技术团队,拼多多IPO的40%的融资会用于技术研发。据报道,拼多多内部目前有个团队专门做与购物结合玩法的开发,目前已有数十种。
目前,以“广告加佣金“收入为主的C2C电商平台,模式粗暴简单,又因为人为的因素,酿成了一场危机,拼多多一直要想在搜索之外创造出新的、规模化的收入来源。黄峥预测,用千人千面的数据荐货的业务,或许能够改善这个问题。尽管这些才刚刚进步。
这是一条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的光明大道。黄峥承认,拼多多现阶段还在多实惠的阶段,商品丰富度还不够,算法也还在积累的早期。
“我们不做流量逻辑,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反向定制”黄峥称。“淘宝是流量逻辑,主体是搜索,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;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,推荐商品给消费者,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,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,从而降低成本。这是沃尔玛和costco的差别”-----这让人想起来拼多多的年轻。越成功的公司,走向新时代,就越有包袱,淘宝无法做拼多多想做的事,就好比百度无法做今日头条的事情,它们都面临成功所带来的阻碍。
“我们不向做第二个阿里,拼多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式,而我们正处在这种模式开创的早期。你可以说我low,说我初级,但你无法忽视我。”黄铮说。
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、不同性质的危机——阿里巴巴2011年的支付宝事件,腾讯2010年所经历的“3Q大战”,以及百度的魏则西事件。但这些危机,都事后深刻改变了三家公司的命运。支付宝事件令阿里陷入低潮,但蚂蚁金服因此独立;腾讯在3Q大战之后大举开放旗帜,随后微信诞生。
“只有在战略、产品、公司文化,价值观等一系列环节中出现了系统性风险时,这家公司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问题中被击垮。”一位腾讯集团的高管说。
或许,拼多多的这次危机可以带给黄峥一次改变的契机。从今天到未来,他需要跨越的不仅是用户与利润,速度与底线之间的鸿沟,也是管理与文化、创始人与团队之间的平衡。